【导语: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深冻期的中国汽车市场其实并非毫无亮点可循:除了豪华品牌、新能源两个细分市场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之外,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品牌的表现尤为可圈可点。最令人意外的是,在全新全球平台TNGA的加持下,此前一向保守望的丰田明显加快了在国内全新车型投放的节奏,从亚洲龙(参数|图片)、凯美瑞(参数|图片)到卡罗拉(参数|图片)、CHR,丰田的新车攻势有效抑制了市场大环境下跌带来的影响。而且,丰田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在四化方面,其最近一系列的操作尤其让人瞠目。保守丰田为何在车市寒冬中突然激进?】
撰文|张 弛/编辑|钱 蕾
2000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丰田一直以来都以保守示人,始终将风险放在首位。丰田的保守其实与过往的经历有关,近的有眼前日韩经贸纠纷导致的抵制日货,远的则是当年钓鱼岛危机所招致的中日关系冰点进而引发对日系车的排斥。在技术上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丰田汽车,虽然错失了很多在中国市场赚大钱的机会,但保守的背后是丰田对政治大环境稳定期的等待。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即使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日本也无法幸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日双方深知,相互之间稳定的经贸关系成为与美国贸易谈判时的重要筹码。由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改善,政治互信有所增强,从一定程度上让丰田放弃之前存在的顾忌加大对话投资。
2018年全年销量接近150万台,增幅高达14.3%;而2019年上半年,丰田在华销量达到76.98万台,继续保持稳步上涨的态势。这样的成绩不仅让丰田快速提升了市场份额,也使得整个供应链以及经销商网络的信心得到提振。与此同时,一个与印象中保守形象大相径庭的丰田跃然纸上,通过更为激进的战略在中国市场有更大作为的局面正在慢慢形成。
在丰田刚刚公布其2019财年全球财务报表中,丰田合并销售利润预计将比去年减少3%,达到2.4万亿元,比上一次预计的利润减少1500亿日元。虽然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销售利润同期增加9%,但全球范围内的大环境不佳,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受贸易战而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丰田也受到一定影响。据相关新闻报道,丰田将进一步从提升内部效率,包括削减业务工序等方法来降低生产及各业务流程中间的成本。但丰田对于新四化的投入,尤其是在中国相关领域的布局,却有加快脚步的迹象。丰田为未来转型投入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确。
混动技术专利转让:精准踩中政策维度
就在丰田决定向科力远和其背后的吉利转让其即将到期的混动技术专利之后不久,工信部双积分政策就迎来修订。在新的政策下,丰田混动技术可以开始享受到新能源积分。这也就意味着,国内新能源积分不够的车企,可以将混动技术作为尚不能盈利且销量不大电动车最有效的一个补充,减少企业的盈利及销售压力。而混动技术,无论是效率还是实际运营的经验,放眼全球,没有其他车企可以和丰田匹敌。
纯电领域:一夜之间完成布局
大众在国内导入MEB平台,给了在纯电动领域动作略显迟缓的丰田不小的压力。但其最近也完成了和比亚迪的官宣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下一代轿车和低底盘SUV纯电动车型;同时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家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完成了与丰田签订电池技术联合开发和供应的协议,为丰田未来国内生产电动车电池供应寻找到最为可靠与稳定的供货来源。几乎一夜间,丰田就完成了纯电动在国内的展露布局。凭借比亚迪在纯电动车领域丰富的开发及运营经验,丰田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到国内消费者包括使用习惯、使用痛点在内的各类重要数据,也能借鉴比亚迪的纯电动车方面的技术积累,加速车型开发交付。
移动出行领域:抓住滴滴找准入口
向滴滴投入6亿美元巨资,也预示着丰田在国内的车辆共享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内目前除了第三方互联网公司运营的车辆共享平台,主机厂自营的车辆共享业务面临较大的规模成本压力,奔驰car2go退出中国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国内最大的车辆共享平台,滴滴的影响力不容置疑,2017年,滴滴的平台渗透率接近60%,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第三方平台都不具备的。尤其是在其胜出与Uber的大战后,滴滴的霸主地位估计短期内都难以撼动。与滴滴的合作,不仅将为丰田的车辆销售找到一条很好的出路,也能为滴滴积累出行服务领域的经验,为未来自己出行服务在国内落地积累宝贵经验。
燃料电池:组团输出培育市场
在燃料电池领域,丰田也开始向国内的福田、一汽与苏州金龙等商用车企业转让相关的技术与核心零部件。从行车路线相对固定的商用车切入,可以有效避免燃料电池技术所面临的加氢站不足的最大制约问题。同时丰田也一改自己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保守,向国内输出技术,培育市场的用意非常明显。在国内合作伙伴的支持下,使得丰田燃料技术落地并得到政府补贴支持的阻碍会小很多。随着商用车领域应用的日渐成熟,也为未来丰田燃料电池车型入华扫清障碍。
禾颜阅车点评:
丰田、大众以及宝马、奔驰,这些在国内市场表现较好的车企,即使在中国车市冰封之际,仍然加大对国内的投资,深耕中国市场,并为未来市场转暖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在默默苦练内功,积累实力。随着不少弱势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在大环境影响下,销量不断下滑,甚至一度出现看衰中国车市的言论,但通过这些强势外资车企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市场的机会仍然非常大。作为长周期项目,车企需要从当下就开始为未来投资。阳光总在风雨后,危机之后,准备更充分的车企,往往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