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这几乎成了近年来所有车企的战略目标。而成为出行科技公司有很多前提条件,比如实现产品的自动驾驶、智能化,布局网约车、分时租赁平台等等。
就现阶段来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尚需时日,而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目前还没有足够成熟的运营模式。相比之下,进入网约车市场相对来说可行性较高且门槛较低。于是,进军网约车市场就成了很多车企向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第一步。那么当车企扎堆入局这一领域,他们的胜算有多大呢?
都有哪些车企入局?
实际上,目前已经推出出行平台的车企不在少数,但也并不是所有人出行平台都提供网约车服务。最近来看,红旗是入局网约车市场的“新选手”。
近日,红旗品牌推出了“旗妙出行”出行平台,现已完成基础搭建,并将正式运营。其定位为中高端政商务市场,提供包括网约车、租赁等相关出行服务,首先落地长春,并将陆续开通国内一线城市的出行服务。
另外在今年7月,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联合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投资的出行平台T3出行正式上线运营。这支酝酿一年的“国家队”背后,不仅有着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的站台,还有腾讯、阿里巴巴与苏宁等互联网大佬的身影。T3现阶段的主要聚焦点还是网约车运营,年底前,T3出行将投放2万辆运营车辆,服务覆盖范围包含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武汉、重庆六个城市。
相比之下,一汽在网约车方面的动作实际上是不算快。早在2015年,首汽集团就成立了首汽约车,主打高端市场。而同属于北汽集团旗下的华夏出行,目前也正在酝酿网约车业务。
同样是2015年,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也正式上线。而且目前,曹操专车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市场规模,注册用户超千万,并在全国9大城市上线,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滴滴的市场份额。
2018年12月,上汽发布旗下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同时上线个人网约车平台“享道专车”,进军网约车业务,在上海开城,运营车辆全部使用车龄3年内的上汽旗下主流车型。
除了以上这些,目前国内由车企成立的网约车平台还包括和行约车(江淮)、欧拉出行(长城)、东风出行(东风)、如祺出行(广汽)福特智能出行(福特众泰合资)、GETnGO(威马)等等。
明知高风险为何还要做?
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我国以网约车为主的按需出行市场价值就超过15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30%左右的增速在扩大,预计2025年将达到2010亿美元,毫无疑问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但滴滴作为国内网约车市场的龙头企业,其坐拥近5亿用户,注册司机更是超3000万,几乎占国内网约车市场99%以上份额。即便如此,滴滴还是处在连年大幅亏损的境况。根据滴滴官方发布的财报显示,其2018年亏损达109亿元,成立至今亏损已超300亿元。
相比滴滴,车企的网约车平台除了要支付给司机薪水,还要承担车辆的运营和维修保养费用,不过抽成比例肯定也会更高。虽然相比滴滴是两种模式,但能否实现盈利目前来看也是未知数。
明知入局网约车市场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那么为什么车企们还如此执着呢?
首先,就像文章开头所说,车企正在向科技出行公司转型,而完成这个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越是体量大的车企越是需要漫长的过程,而布局网约车市场就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
其次,车市寒冬已至。2018年,国产狭义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达2235.1万辆,同比下降5.8%。到了2019年,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1-8月累计销量达1300.1万辆,同比下降8.9%。
前几年国内车市迅速扩张,各大车企疯狂扩建产能,但它们可能没有预料到“寒冬”来得如此突然,导致了如今产量远大于销量的局面。而成立网约车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化过剩的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另外,汽车产业在延伸,以往以制造为主的汽车行业正在由To B向To C模式转变,更多的车企也在从制造商向产品服务提供商、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转型。车企需要借助网约车平台将用户的反馈应用在生产研发中,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用户,为未来实现车辆定制化生产、提高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打下基础。正如曹操专车董事长刘金良此前所说:“不做出行市场,我们造车,眼是瞎的”。
相比滴滴有何优势和弊端?
那么相比滴滴或者其他出行公司,车企进军网约车市场有何优势以及弊端呢?
首先,车企进入网约车有其自身拥有车辆的优势。相比其他出行平台,经营成本相对就低了很多,而且车企还可以根据网约车的实际运营需求,对车辆进行定制化生产和改装,做到这些对车企来说轻而易举。其次,车企在全国拥有完善的4S店和经销商布局,这可以保障网约车服务部门的后勤工作,这是相比滴滴的一大优势资源。
另外从用户体验来说,车企旗下的出行平台从车辆品质、车况、驾驶员素质、安全性、可靠性、配套服务来讲,整体水平会更统一,而不会像滴滴等出行平台一样用户体验参差不齐。
那么劣势呢?首先是思维的转变和经验的缺失。车企熟悉的是工厂式管理,但互联网平台运营和个性化出行需求完全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这方面,可以说大多数车企目前都是“门外汉”。
另外就是目前大多数车企在网约车市场还在“试水”阶段,通常是以其所在地位发起点,先期在几个城市进行布局,相比滴滴在布局范围上有所欠缺。
再者,滴滴目前已经拥有相当大的用户基盘,或许车企可以通过与第三方软件(高德、微信)的合作抢走一部分滴滴的订单,但品牌影响力尚且存在差距。而且就算不考虑品牌因素,滴滴打车现阶段也能凭借更多的司机数量抢得先机。
头条说:归根结底,车企推出网约车平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现象,尽管目前形成规模的还不多,但也正在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而对于消费者来讲,肯定也是乐于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竞争,甚至打破行业的垄断,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低价格。关于网约车市场的最新动向,汽车头条App将持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