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内全面落地L4级韩国为何急于加码无人驾驶

时间:2019-11-18 20:30:56  阅读:4500+ 出处:自媒体 作者:奔驰GLC级 责任编辑:奔驰GLC级

未来是怎样的?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太一样,或许是童年幻想的拥有竹蜻蜓的世界,或许是电影里机器人统治地球的世界,又或许是老人口中人类可以活到150岁的世界,只要敢想,好像未来没什么不可能。马车时代,发动机的横空出世,距离不再是界限;工业时代,新能源的出现,车原来可以很环保;网联时代,无人驾驶应运而生,心至无疆也不再是梦想。

对于无人驾驶的发展,韩国总统文在寅曾公开表示,“我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政策一直基于L3级,但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L4级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必须得说,这样信心满满的目标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少数。

响应随之而来,近期,韩国最大的电信公司KT在近日宣布与现代Rotem合作,共同研发基于5G技术的无人驾驶及相关技术。不仅如此,现代集团也宣布未来五年将投资350亿美元用于探索无人驾驶技术,同时联合起亚汽车、现代摩比斯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公司安波福合作,投资16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研究无人驾驶技术。

为何韩国如此急于将风向标转向无人驾驶?

韩国汽车产业遭遇发展困境,是其谋求创新的根本原因。现代集团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现代集团全球销量为110.34万辆,同比减少1.6%;本土销量为16.33万辆,同比减少4.7%;而海外销量94万辆,减少1%。

具体来看,长期依赖海外市场的现代集团,三季度海外市场表现不佳是其销量下滑的主因,其中印度、中国、南美市场是“重灾区”,印度市场三季度销量为11.8万,同比下降了14%,中国市场销量为17.1万辆,同比下降了5.4%,南美市场销量为8.6万辆,同比下降4.1%;尽管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微增0.8%,达到14.1万辆,但是俄罗斯市场却出现了1.8%的下滑;多个市场下行,现代集团全球范围内的颓势已现。

未来,大环境的挑战依然存在。有机构预测,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短期内将维持1%的低速态势;作为韩系车主要市场之一的中国,同样被指将在2020年继续出现10%的同比下滑。

新能源与无人驾驶,被韩国汽车产业看作再次加速的机会。如今市场萎靡,新能源与无人驾驶成了最大风口;包括欧洲、美洲、中国在内,都在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对无人驾驶的探索更是超前。押宝氢能的韩国汽车,不愿继续错过纯电动汽车市场红利。最近,现代汽车公布2020年前13款新能源车的规划,全部采用纯电动、油电混动以及插电混动动力系统。

无人驾驶自然是韩国汽车产业聚焦突破的另一个方向。从2015年政策导向无人驾驶,四年间,韩国对于无人驾驶的通讯设备、精密地图以及道路建设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10月中旬韩国政府提出了未来型汽车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并预计2024年完成无人驾驶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次,韩国汽车产业能否像氢能汽车一样,再度实现超前技术储备?答案并不明晰。

无人驾驶这个词,听起来就像美国科幻大片似的,富于创造力的美利坚自然也将无人驾驶发展到了前沿行列。美国无人驾驶研究的起点大概在2004年,根据美国交通部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至今美国共有80家无人驾驶公司,拥有超过1400辆无人驾驶测试车辆,美国全境,共有36个州允许无人驾驶在公开道路上进行测试。

产业联盟同样早已形成气候,比如Waymo联合菲亚特克莱斯勒,Cruise联合通用、本田、Uber ATG联合丰田等等,再加上特斯拉、Mobileye这样的无人驾驶大牛都诞生美国。在无人驾驶方面,韩国和美国似乎有着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鸿沟。

除了美国,欧洲市场也是无人驾驶的先行者。根据KPMG研究的2019年无人驾驶准备指数的排名来看,荷兰、挪威、瑞典、芬兰、德国、英国等均位列前十,其中瑞典在2018年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充电公路,能在电动车行驶的过程中进行充电。有了奥迪、宝马、奔驰、大众、沃尔沃等老牌车企的加持,欧洲市场也是自带光环的存在。

与中国的无人驾驶相比,韩国同样劣势明显。近日召开的中韩汽车产业交流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指出,最适合无人驾驶推广的城市形态是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人口密度高于每平方公里1万人的地方;次适应则是人口规模大,但是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全世界一共有86个,中国占21个,城市形态加上人口规模,中国有足够地利优势。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根据麦肯锡和德勤发布的消费者研究能够准确的看出,中国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而高水平AI论文产出最多的国家中,中国有2300篇,美国22篇,英国800篇,“人和”上中国依旧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除了没有先发优势、没有天然条件之外,韩国汽车产业同样需要面对无人驾驶发展的“共性难题”。

第一,就是法律层面的界定。虽然无人驾驶需要保证出行的事故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即使是严控,事故也总是在所难免,然而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是将驾驶员完全解放,在无人操控下发生的事故,如何定责成了难点,人人希望生产无人驾驶汽车的车企赔偿,可如此经营怕是哪个车企也扛不住,法律界定困难同时还会间接影响车辆入险,车企无法承受无休止的赔偿,保险公司也同样如此。

第二,无人驾驶技术尚未达标,研发成本庞大。目前,能够实现并推行量产的无人驾驶级别,仅仅到达L2.5级,虽然L3级、L4级都在测试中,实现量产也是遥遥无期;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讯、精度地图、感应器等全方位联动,而在一些情景下,目前无人驾驶发展的水平暂时难以攻克。比如红绿灯的识别,光线刺激或者不好的情况下,肉眼尚且辨别困难,何况是机器,对红绿灯辨别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这样的汽车有人敢坐吗?再比如,当车辆行驶在隧道或者信号不好的地方,车辆会出现难以受通讯控制的情况,如果这样一个时间段驾驶员无法及时干预,失控造成的事故就在所难免,仅仅两个场景就足以看出无人驾驶的发展不能凭借一己之力,而车企不仅要反复模拟这些场景,还要联动其他行业,其难度和投入成本可想而知。

第三,行业暂无统一标准。无人驾驶的畅想提出到现在,总共没几年,由于上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无法大范围应用,因此也无法讨论出最好的行业标准,行业既然没有最好的标准,统一也成了天方夜谭。无数挑战放在一起,似乎变成了一个“没有你自然没有我”的恶性循环。

无人驾驶一定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在实现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之前,该怎么样做?“第一点要双轨驱动,以往的汽车产业要让它持续发展下去,让它有发展动力,第二点,发展共享经济、物流等等服务业,让新的产业也融合进来,最后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我们消费者更加相信无人驾驶通过和车辆驾驶的沟通”韩国汽车部品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本部本部长Lee JaeKwan在中韩汽车产业交流会上给出了建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尽管氢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难题,可迫于全球汽车市场的下滑,韩国汽车产业也只能克服困难,硬着头皮求突围。目前,氢能电池已经实现技术储备,纯电动汽车也开始发力,决定未来的无人驾驶自然令韩国心急。相比纯电动与氢能源还存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争议,无人驾驶则是全球公认的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