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肌肉车消亡后留下了什么遗产

时间:2020-04-19 03:37:40  阅读:78+ 出处:自媒体 作者:奔驰GLC级 责任编辑:奔驰GLC级

(⊙_⊙)

NO.1447-美国肌肉车

作者:克勒鸡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虽然作为复杂工业品的汽车并不是在美国发明的,但新大陆上的交通和资源条件却让汽车技术在北美发扬光大,不仅催生了历史悠久的三大汽车巨头,也让美国至今保持着“车轮上的国家”的盛名。

在美国对外出口产品中

交通运输类是仅次于机械设备的第二大类

汽车则是其中的支柱(图片来源于:OEC)▼

而不同于欧洲、东亚的地理人文基础和技术发展历史,也让美国的汽车文化与其他主要汽车消费群体产生了明显的区别。出现于50年代,兴盛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式肌肉车,就是美国汽车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老GTA秒懂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GPS 56)▼

技术不断向前,肌肉车式的美国梦已经消逝,但在今日的美式汽车文化上,还依然能看到不少它留下的痕迹。

战后美国汽车梦

二战胜利之后的美国仍然没有从战争的亢奋中平静下来,战争创造的巨大需求为北美大陆提供了巨大的产业惯性,推动着各种工业品以大量、低价的形式问世。

以工业最重要的指标钢铁为例,战后美国的钢铁产能增长率仍然保持在7%以上,到1953年已经突破了亿吨大关,并在此后持续增长到70年代中期,长期是全世界钢铁的中心。

在2003年关闭之前,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伯利恒钢铁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Jschnalzer)▼

充沛的工业原料供应为更复杂的工业品试验提供了廉价的可能性,美国汽车工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再加上当时国际油价稳定在低位,从消费者到汽车厂都在追求更大、更强的汽车。当年的美系车体长可达半幢房,动力也直奔200千瓦以上。

该时期标志性的车型,长就完事儿了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Chevrolet pre)▼

这其实也很符合当时美国人的生活需要。

美国至今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除了纽约、芝加哥等北方大城市,和在西南部大湾区涌现的新兴城市,绝大多数地区的城乡结构都比较松散。一位南方的农民可以拥有以平方公里计的农场,需要驱车几十公里去镇上采购物资,还有一大家子营养充裕的家人,只有一台够大够快的汽车才能让满足他们在荒野公路上驰骋的诉求。

从生产到消费,在这里没有汽车是不现实的...

(图片来源于:shutterstock@Dreamframer)▼

至于汽车内部的舒适性,或是过弯时的操控性,在美国平直的大公路上反而是次要的。

肌肉车(Muscle car),也终于在这种美式生活的号召下问世了。这是一种一般由后轮驱动,装备大马力V8发动机的强力汽车。它们简化了车身装饰和内饰,连电子系统都弱化了,就为了提供在直道上更快、更凌厉的加速。

1949年上市的第一辆肌肉车

装备V8“火箭型”发动机

开启了肌肉车的传奇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Zandome)▼

这种汽车在60年代的美国可谓百花齐放,虽然销量并不占优势,却有着最高的公众知名度。这也许得益于那一代美国年轻人热衷于用这种汽车进行直线加速比赛。拥有一台肌肉车,也成为了当年美国中产阶级的标志之一。

消费者的热捧,也促使众多汽车厂商点开了不少针对肌肉车的科技。比如通用雪佛兰就开发了一种小缸体V8发动机,维持排气量的同时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为旗下肌肉车——第一代英帕拉带去了更高的加速度,也帮助雪佛兰在高性能汽车领域享有盛誉。

1958年上市的第一代雪佛兰英帕拉

有那个时代明确的印记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DougW)▼

然而肌肉车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70年代的石油危机很快就来了。长久以来,美国车厂在友好的油价环境中只考虑了汽车的动力特性,没有设法做出燃油经济性和能效更高的发动机。即使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此时也很难负担高重量、高马力、高耗油的肌肉车了,纷纷选购轻便小排量的日本车。

反正每天都是红旗

政府规定的平价油是不可能有的

想加油?可以,买高价润滑油就送

(图片来源于 Wikipedia@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由此,肌肉车文化所代表的战后美国汽车梦,被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废墟上的新生

然而肌肉车虽死,它在发展高峰期留下的技术却不会消亡。石油危机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却也是一个促使美国工程师改良发动机能效的机遇。改良之后的肌肉车后裔,还是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重新问世,唤醒人类记忆深处对汽车更快、更强的追求。

偷油贼都成产业了

高能耗的车还怎么混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David Falconer/National Archives)▼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肌肉车留下的遗产确实在两个方向上得到了继承。

一个方向,是肌肉车强大的发动机技术被移植到了一些高性能跑车上,让它们的内核变得更强健。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式跑车中大受好评的科尔维特(参数|图片),本是作为概念车问世的它,在第二代量产型装上为肌肉车设计的V8发动机以后,获得的市场好评很快如火箭般蹿升。

1974年版科尔维特

从花架子变成了大佬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AlfvanBeem)▼

考虑运动跑车市场面向的是有相当购买力的客户,不在乎能源价格的起伏,因此科尔维特家族历经数次石油危机和能源革命愈战愈勇,至今仍然是北美和欧洲市场很受欢迎的高性能车。

大佬的后代还是大佬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Don DeBold)▼

而另一个方向,在肌肉车定位的基础上,改善燃油经济性,让普通的中产阶级也能负担速度与激情带来的快乐。事实上在肌肉车的黄金年代,就已经有工程师意识到肌肉车的燃油消耗不可持续,高性能跑车的轻量化是早晚的事,并真的做出了一些改良车。

这类汽车就是所谓的“小马车”(Pony car)。它保持了肌肉车的后驱动形式,略微降低了发动机性能和车重,也降低了造价和油耗。但在肌肉车大行其道的年代,美国人买肌肉车图的就是个爽快,定位尴尬的小马车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还被迫沿用肌肉车的发动机来挽回市场。

在美国人看来

小马车比起肌肉车还是差点意思

但此一时彼一时嘛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 Commons)▼

但当肌肉车消亡后,小马车的价值百科就被凸显了。一方面,它是在石油危机中唯一能幸存的高性能汽车;另一方面,随着美国人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原先应用于肌肉车的含铅高辛烷值汽油被禁用了,而小马车的原型发动机用的就是无铅汽油,完美适应了社会风向的转变。

最经典的美式小马车之一,要数雪佛兰旗下的科迈罗。

66年第一代科迈罗

已经有内味儿了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Bull-Doser)▼

科迈罗出圈成名,自然是因为它在《变形金刚》系列大电影中的抢镜表现。作为一众变形金刚里最招人疼的小伙子,以科迈罗为原型的大黄蜂(参数|图片)有多火,科迈罗自己就有多火。加上经过多年优化改良,小马车在内饰方面也摆脱了老大哥肌肉车粗糙笨重的风格,走出了科技运动的独特路线,受到年轻驾驶员的追捧也不出意外。

配有变形金刚特别版外观套件的科迈罗

是Bumblebee本bee了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Sham Hardy)▼

而且此时大马力发动机的能效也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长直道高速驾驶中的油耗甚至低于家用车发动机。这让慢慢的变多人能负担得起开小马车的乐趣,重温当年肌肉车轰鸣的黄金年代。

让传奇照进现实

不过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小马车的适用性却受到了不少限制。

国内的汽车文化主要是服务于家庭使用,小马车牺牲掉的舒适度就很难过家庭女主人和长辈这一关;而国内城市短距离高拥堵的用车环境,也让小马车为赛道和高速路设计的性能失去了吸引力;再加上国内众所周知的油价问题,高性能车用于家庭代步确实还是太奢侈了。

所以即使小马车已经和当年的肌肉车不可同日而语,在国内市场却仍然只是小众的大玩具。目前来看,最具有国人消费空间的还是空间更大、驾驶体验更稳健的SUV。

但即使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SUV,也不妨碍驾驶员有一颗与小马车一起狂奔的心。如果有一款车,能在SUV的基础上融入硬派高性能车的视觉效果和动力表现,那该有多好呀!

别说,作为前面介绍过的英帕拉、科尔维特、科迈罗母公司的通用雪佛兰,今年还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这么一款极富运动感的大7座旗舰SUV——雪佛兰开拓者(参数|图片)(Chevrolet Blazer)。

滑动查看更多角度▼

其实以高性能车闻名的雪佛兰,本身就是SUV市场的探路先锋,早在1935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SUV Suburban(参数|图片) Carryall。而如今开拓者的名字,也是在致敬他们在1969年推出的老开拓者(K5 Blazer),那是一款四驱、大空间的硬派SUV,在当年也是横扫北美市场的细分龙头。

如今新款开拓者最大的看点,就是它与第六代科迈罗同源的内饰:

首先它的中控台偏向驾驶员,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驾驶员一侧可以更轻松地对电子系统做相关操作。这是很多高性能车现在的进化方向,因为更顺手的操作意味着更短的分心时间,不管是对驾驶体验还是安全性都是一种提高。

其次,雪佛兰开拓者的仪表盘以家族式的双炮筒样式呈现,超大液晶显示屏配以钨银镀铬饰条,不仅有高级感,而且有运动风格。这正是承袭自第六代科迈罗的设计灵感,目的是提高驾驶员对仪表数据读取的便利性,强化行车安全。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是旋控一体式的空调出风口。这是此前只有在科迈罗上才能见到的经典元素,手指旋转外圈可以调节温度,旋转内圈可以调节风量,操作手感别具一格,很有机械感。当然,对于老司机来说,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动力澎湃的涡轮。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辆在驾驶员视角动感十足的汽车,其实是家庭用的大7座旗舰。但这或许正体现了雪佛兰对车主的小小体贴:家人尽可以享受空间灵活宽敞、座椅不输驾驶位的7座大空间,而驾驶员却可以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畅享与轿跑亲密接触的驾驶乐趣。

就连开拓者的外观,也在向科迈罗靠拢。比如开拓者的车头就造型宽阔,力量感十足,引擎盖上的肌肉线条向内收缩,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就让人印象很深刻。它侧面腰线设计也很有运动感,不仅让车身侧面紧绷有张力,而且在尾部上扬,给人以气流快速涌过的既视感。

事实上这也正是它的空气动力学巧思,因为上扬的腰线配合的是D柱的“回旋镖”造型,不仅看上去硬朗凌厉,事实上也有高效容纳气流的作用。

大7座SUV自带扰流功能,这该是多么奇妙的画面,但在开拓者身上却完美地成真了。

这一切要素,最终组成了一辆充满运动力量感,同时又不失舒适性和家庭氛围的SUV。它在为上汽通用雪佛兰带来了一款旗舰SUV的同时,也给了消费者一个兼得鱼和熊掌的机会。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源于Wikipedia Commons

END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